“最後一点,朝廷对凤翔用兵,战线回环数百里,战将千员,兵马力役数万,如不能有一强力重臣坐镇前线,协调诸军,号令进退,奖惩督察,临敌料断,则各军势必各自为战,恐怕会重演当年邺城大败的惨祸,故而朕以为应设一元帅统领各路兵马。”

    “不过自古以来文无第一武无第二,朝中资历相仿、声望相近、才略相当者不下十人,诸位卿家认为谁能担此大任?且试为朕言之。”

    话音落地,满殿皆惊。

    安史之乱爆发後,朝廷对掌握兵权的武将非常猜忌,高仙芝和封常清以兵败罪名被处Si,面对朝廷猜忌,老将哥舒翰含泪出击,最後二十余万大军覆灭於灵宝山道。

    乾元元年九月,朝廷诏令郭子仪、鲁灵、李奥、许叔冀、李嗣业、季广探、崔光远、李光弼、王思礼九大节度使共二十余万步骑围攻邺城,但却不设统帅。

    次年春天,形势发生逆转,唐军全面崩溃,最终酿成邺城惨败。

    安史之乱结束後,朝廷对掌握兵权的武将猜忌心更强,实施了各种政策防止某一人某一镇做大,大镇被划分为小镇,中原囤积重兵防遏河朔三镇。

    至於关中诸镇就更夸张了,各镇节度使几乎全部由禁军将领出任。

    郭子仪屡次挽大厦於将倾,还和天家结成姻亲,但同样逃脱不了被皇帝猜忌,多次被解除兵权,甚至还把肃宗所赐一千余封诏书全部呈还代宗,以表明自己没有二心。

    直到元和时代,郭家仍在被皇帝猜忌防备。

    二帝四王之乱中,德宗惶惶然如丧家之犬,躲在奉天县里哭泣,李晟力挽狂澜,合诸军击退叛军,又领兵收复长安,德宗感动啊,拍着他的肩膀说:天生李晟!”

    结果重回长安後,立刻就猜忌起大将来。

    後来的平凉之盟虽说有张延赏与李晟等人不和的缘故,但德宗的态度也至关重要,大功臣浑瑊如果不是生X机警谨慎,早就脑袋搬家了,李晟也很识趣的交出了兵权。

    後来又有人说李晟家里树木茂盛有帝王之气,李晟连忙把院子里的树砍的一乾二净,奉天之难的另一位大功臣马燧任职泾原後,因害怕德宗猜忌,连部下筑城的请求都不准。

    这些案例,大家心里都有数,也理解皇帝对武人的猜忌,以太宗皇帝的英明,侯君集尚且谋反,防人之心不可无当然是要的,换谁坐到皇帝位子上,都得提心吊胆。

    渐渐的,元帅不由节度使出任成为朝廷默认不明说的定制,宰相最优选,南北禁军大将稍次,皇族亲王再次,内侍省宦官最次。

    建中之後朝廷历次讨伐不臣,坐镇前线的如裴度、高崇文、杜叔良、高骈、杨再昌、郑从傥、杨复光、杜让能、张浚等人,全部是朝廷临时空降的中央文武。

    如果郑从傥还活着,这回文武群臣必然众推郑从傥为统帅,可是他已经病逝了。

    眼下杜让能、刘崇望、崔胤、张浚、柳璨五位宰相中,德隆望尊的杜让能最有这个资历和威望,但他是计相出身,并不是很通军事,且年事已高。